一、手表定律:
每個人都不能有兩種不同的行為標準,家庭中父母觀點要一致,幼兒園里主配班老師要一致。如果不一致會讓孩子養成雙重人格,降低了父母和老師的威信,不利于孩子正確世界觀的養成,影響孩子心理健康。
二、皮格馬利翁效應:
謊言也能成真。有時候人的信念就是一個謊言,但你堅持下去的時候,這個謊言就成了無價之寶,是成功的基石。父母和老師都不要過多的干預孩子。
三、鲇魚效應:
有競爭才能有動力。強者不是寵出來的,而是在逆境中成長,在競爭中脫穎而出。不要過于溺愛孩子。如果小朋友摔倒了,就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,什么事都沒有把自己嚇得臉都白了,笑容也都沒了,這樣的老師其實是在培養溫室花朵,當孩子會走路那刻起你就該告訴他從哪跌倒從哪爬起來。
內在興趣比物質獎勵更重要。對孩子進行適度獎勵,更要激發興趣。精神和物質獎勵并存。
五、示弱效應:
多向孩子“請教”可增強孩子自信心,拉近與孩子的關系。
六、第十名效應:
不要過分要求孩子學習和成績。一直處于前列的孩子經不起挫折,孩子離開學校應該是全面發展的,而不是學習的機器。
七、登門檻效應:
設定較低目標,目標要適合孩子身心發展特點,不與其他孩子比較。
八、倒U假說:
適當的壓力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長。
九、南風法則:
放下姿態,與孩子溝通,端正思想態度,表達方式溫和,孩子犯錯不可批評,而是正確引導。